【CNSS专家专栏】印尼修船市场落后 中国企业商机无限
2015-06-16
印尼航运的发展速度是有目共睹的,但在船舶维修保养上,却明显滞后了很多。
船东普遍的修船信条就是:不管问题多大隐患多严重,只要船勉强能行驶,就能省则省。以笔者最近接触的一次修船经历为例:
印尼当地某船东的A轮航行灯控制箱坏了,联系深圳市粤航进出口有限公司雅加达分公司派工程师上船维修。工程师上船后,发现某个电阻烧坏,同时其他部分电路存在随时因老化而出现问题的隐患,建议船东更换整个电路板或者控制箱以节省时间。但执拗的船东坚持“最低成本”的更换,即仅更换已出现问题的电阻。在花费不少时间于中国某电子市场找到该电阻并快递回雅加达后,工程师才得以再次上船维修。幸而船东运气不错,其他电子元件暂时没出现问题,控制箱也恢复了正常工作。但我们不得不考虑如果运气不佳,各种问题轮番出现,最终不仅耽误时间,还必须多次支付工程师修理费用的风险。而整个控制箱的价格,其实也就2000人民币不到。显然印尼船东还没有把时间成本、机会成本等因素考虑在“最低成本”里面。
如果类似的情况发生在中国,船东则更可能直接购买新的控制箱让人带上船安装,而不是纠结于所谓的“最低成本”。因为中国船东心里很清楚,一旦船期耽误,或者出现安全事故,其所造成的损失都将远大于一个控制箱的成本。
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印尼国内由中国造的船,40%左右在电气电子设备上存在各种或大或小的问题或隐患。但除非问题已经严重到不能航行,否则印尼船东对这些问题或隐患都是熟视无睹。笔者甚至在印尼国内见到过,有船东在主机遥控和指示灯控制都失灵的情况下,仅靠对讲机传令继续航行的情况。
印尼船舶维修保养落后,除了船东维修意愿不高以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沟通不畅。
碰到需要描述船舶出现的故障时,印尼船东基本很难表述清楚,一般都需要工程师先上船查明问题,再第二次带相应配件上船维修。一个小问题也要上船两次乃至更多,无形中增加了工程师的工作量,也就增加船东的成本。这一方面与印尼船员素质有关,他们驾驶船的人中,多半不懂修船,另一方面也与两国语言不同有关系,来自中国大陆的工程师技术水平普遍较高,但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加之印尼人的英文口音较重,双方在故障现象、原因排查和解决方案的沟通上,存在诸多沟通理解不到位的地方,需要专人陪同上船协助沟通。
印尼落后的船舶维修保养观念,颇像过去过惯苦日子的中国人的健康观:小病就拖,实在拖不住了再去医院。殊不知很多小病就这样拖成大病,反而给自己带来了无法承受的沉重后果。而现代中国人都知道定期体检的重要性了,船舶自然也是同样的道理。但这需要一个过程,尤其是在印尼这种特殊国情的条件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所幸也有部分印尼船东,已开始试验性地把中国船的保养维护工作外包给专业的中国维修公司,目前为止效果甚好。深圳粤航目前正在印尼大力推广这一做法,并且依靠该司自有的信息管理系统,基于大数据挖掘技术为印尼船东提供日趋完善的服务,增加印尼客户对中国产品的认同感,大力配合国家的一带一路战略,输出中国制造和中国技术。
本文原载于中国海事服务网CNSS-专家专栏-王德举 http://www.cnss.com.cn/html/2015/wdj_0616/179261.html